論巖土工程的理論與實踐
日期:2020-11-17 17:46:53 瀏覽:1380
巖土體是大自然的產(chǎn)物,每一塊巖土體都具有紛繁復雜和炯然不同的特性。由于巖土體的復雜性,巖土理論中有了很多的假設和經(jīng)驗,有了很多的近似和定性。因此,在解決由巖土體的變異性、多相性和不連續(xù)性造成了巖土體的強度、滲透和變形的三大工程問題時,理論聯(lián)系實踐是巖土工作者的必備選項和基礎。
巖土工程正如劉建航院士所說的“理論導向,實測定量,經(jīng)驗判斷,檢驗驗證”為基本原則,只有有了豐富的理論知識為依據(jù),通過試驗、模擬,定量分析,加上工程師的經(jīng)驗判斷,并最終通過時間檢驗和驗證,繼而吸取相關的經(jīng)驗和教訓,螺旋式上升。也就是說,理論與實踐是巖土工程的兩大支柱,兩者相輔相承,不可有任何的偏頗。任何否定理論與實踐其中一方面的理念,都是不可取的,也會在工程實踐中碰壁。
巖土工程產(chǎn)業(yè)鏈中,經(jīng)驗的確占有無可替代的作用,但巖土工程理論卻具有導向性的作用。只有在正確的理論的指導下,巖土工作者的經(jīng)驗積累才具有建設性、系統(tǒng)性的意義。因為毛主席說過:“沒有理論指導的實踐是盲目的實踐”,這句話應用于老中醫(yī)式的巖土工程是再合適不過的了。
有些巖土工程問題,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才能對其有深刻的認識和領悟,才能活學活用,才能將自己的合理的理論和正確的經(jīng)驗應用于巖土工程。毛主席說過:“感覺到了的東西,我們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東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覺它們”。就說明我們巖土工作者要認真學習、積累經(jīng)驗,方能有效的處理工程問題,切忌通過自己的一知半解去感覺。
記得有一次在四川某罕見的深層湖相軟基工地,由于軟基的承載力只有30KPa,施工單位場地平整加載了厚約3m左右的墊層,造成40m以外的軟基出現(xiàn)了高約2m以上的鼓脹。這時一位長期在四川耕耘的老專家說到,由于軟基已經(jīng)破壞,強度已經(jīng)衰減,故原設計的管樁(四川交通系統(tǒng)第一次使用)不能用了,只能采用“路改橋”設計變更了。他的話贏得了在場同志的一致喝彩聲,因為,他們感覺老專家說的太對了。當時就讓筆者覺得汗顏,因為哪個軟基處置不都是存在施工擾動后觸變效應。
嗚呼,盲的崇拜披上具有“似理論”外衣,和具有“虎假狐威”的經(jīng)驗分析,是巖土工程界最可怕的敵人。因為,它往往具有很強的欺騙性,尤其是對巖土工程這種有時會出現(xiàn)理論難以精確表達或量化,或有一些可意會而不可言傳的地方時,成為了一些具有一些“理論感覺”而“經(jīng)驗豐富"的人們的幌子。
反之,有些巖土工程的純理論應用,而缺乏合理的經(jīng)驗輔助分析也是不合理的,其往往造成巖土工程的模型、邊界、參數(shù)失真,導致計算、模擬結果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差之千里。尤其是隨著計算機及其形形色色的巖土軟件發(fā)展,大大提高了巖土工程的計算和模擬能力。使有些學者迷信于這些純粹的理論而在巖土工程的天地開始盡情馳騁。殊不知,這種具有華麗的外表、美麗的曲線、深奧的公式和現(xiàn)實工程完美擬合的計算、模擬,盡管能登錄某些“核心”期刊,但相當一部分已脫離實踐而成為無源之水。反之,作為解決現(xiàn)場實際問題的巖土工程師,由于下筆晦澀,外表粗陋,故難登大雅之堂。寫篇文章,不掛上所謂的“基金、課題”,那是相當?shù)碾y以成功投稿。哎,筆者也不能免俗,在自己以第一作者寫的四十多篇文章里,有兩三篇是“貼了金”的。唉,香菇難受?。?br />
嗚呼,吾輩從事的巖土工程本身就是一個很“土”的學科,有太多的不確定性,純粹的理論計算和數(shù)值模擬很難有效解決巖土工程問題。怎么有了美麗的外表就可登堂入室,高居廟堂之上。好像沒有點美麗的曲線和晦澀的公式,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是搞巖土工程的。沈珠江院士說“科學崇尚適用”,這在非連續(xù)、大變異的巖土工程是非常適用的。其實巖土工程的核心問題是要能解決實際問題,否則美麗的曲線、晦澀的公式和炫麗的模擬只能是華而不實的花瓶而已。合理的應用工程經(jīng)驗對巖土體參數(shù)、邊界等進行適當?shù)恼{整,方能有效解決解決巖土工程問題。
記得某高位滑坡發(fā)生時,某著名科研機構得出會產(chǎn)生高速滑坡的模擬結論。其美麗的模擬圖像,伶俐的匯報解說直接導致了工程變更凈增造價約4億元。當初無論筆者怎么解釋都不被認可,因為的確是人輕言微?。o奈,只有撂下一句“時間會證明你們模擬的是錯誤的”而黯然離去。因為,在筆者的眼里,上帝給予的時間是公平的,不會因為某個權威而改變,時間會給予合理的答案。幾年過去后,再抬頭看看那仍懸掛于半山之上而靜靜的笑看人間給其模擬的華麗外表時,讓我感覺到了披著“學術權威”外衣的可怕與悲哀。
還記得筆者花了八年心血的專著寫作完成后,不能脫俗的筆者找到國內最權威之一的某出版社,懇請他們能否審稿出版??删庉嫿o我的回復是“你不是A類的院士、大師,不是B類的長江學者、百千人計劃,也沒有C類的省部級課題,你的書沒法出版”。嗚呼,這是怎么一回事,我驚呆了,我蒙圈了?。?!
幸運的是人民交通出版社收了我的稿件,并且得到了交通運部的科技創(chuàng)新入庫評選榮譽。這個帶有人民的出版社給了我慰藉,說明巖土工程活在人民心中,而沒有活在廟堂之上。
李廣信教授說:“巖土工程強調現(xiàn)場勘察、科學試驗和工程實踐的唯物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愿我們巖土工作者以理論為導向,以實踐為方法,摒棄一切不合理的想法、做法,采用辯證唯物主義的理念為指引,為祖國的巖土工程事業(yè)多做貢獻,多做有益的貢獻。
z轉載:互聯(lián)網(wǎng)